- 所況簡介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國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學研究所,1950年在兩所合并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物理所是以物理學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機構。研究方向以凝聚態物理為主,包括凝聚態物理、光學、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軟物質與生物物理、理論和計算物理、材料科學與工程等。超導、拓撲、納米、表面、極端條件等多個學科走在了世界科技最前沿;磁學、光學、先進材料、清潔能源等諸多領域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除了聚焦基礎前沿問題,扎根中關村科研攻關外,物理所積極響應國家科技戰略布局,投入北京科創中心懷柔科學城(綜合條件實驗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和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以及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的建設。作為“國家隊”“國家人”,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全所上下凝心聚力,踔厲奮發,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科技強國作出了積極貢獻。
物理所現有超導、表面物理、磁學、光物理、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納米物理與器件、極端條件物理、凝聚態理論與計算、軟物質與生物物理、固態量子信息與計算、清潔能源、懷柔研究部12個實驗室;它們與國際量子結構中心、凝聚態物質科學數據中心、量子計算研究中心、應用物理中心、超快物質科學中心、清潔能源中心、功能晶體研究與應用中心、北京散裂中子源靶站譜儀工程中心構成了物理所的研究體系。技術部及各實驗室、各研究組的公共技術平臺共同構成全所的技術支撐體系。此外,物理所還是北京物質科學與納米技術大型儀器區域中心、中科院電鏡技術聯盟的牽頭單位,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的共建單位。
截至2023年底,在物理所工作和學習過的院士專家共有80余人。目前在所工作的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7人。
物理所是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物理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也是1985年國家首批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F設有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學術型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2個專業型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并設有物理學和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
2023年,物理所深入貫徹落實院黨組決策部署,強化搶占科技制高點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圍繞搶占科技制高點這一核心任務,攻堅克難,協同推進。物理所發揮科研優勢,積極爭取并承擔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基金委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創新群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和中科院先導專項等重大科研任務。同時加強與地方的合作交流,促進成果轉化。
2023年,物理所深耕各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科研成果?;A研究方面,發現里德堡莫爾激子,為在固態體系中利用里德堡態激子進行量子模擬和量子多體物理研究做出重要鋪墊;原位電鏡確認立方冰,澄清了低溫冰晶體結構的爭議;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揭示了大腦神經遞質轉運體VMAT2的轉運及藥物抑制的分子機制和外源核酸誘導的原核生物短Ago蛋白系統發揮功能的分子機理。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創造了CZTSSe太陽能電池14.9%認證效率的新世界紀錄;開發了高能量密度可充放鋰電池(711 Wh/kg);鈉電池和固態鋰電池實現量產裝車等。在核心技術攻關方面,研發出新型金屬激光加速器,為發展小型激光加速器提供了一條新思路;利用高品質因子的集成氮化硅微腔與二氧化硅懸空薄膜復合結構實現了高靈敏超聲波傳感器;依托物理所建設的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完成工藝驗收,20個實驗站全面對外開放,用戶成果陸續發表,關鍵技術攻關持續推進,等等。
2023年,物理所多個研究團隊及科研人員榮獲各類獎項及榮譽。趙忠賢院士獲2023年未來科學大獎;陸凌被授予2022-2023年度中國物理學會周培源物理獎;陳小龍獲2023年中國科學院“年度創新人物”;靳常青團隊項目獲2022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李泓團隊獲2023年度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靳常青團隊獲2023年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科學技術獎;李泓團隊獲2023年度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創新獎技術創新獎。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關于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2022年度,物理所發表第一署名單位的SCI收錄論文數503篇;近十年來(2013-2022)被SCI收錄的論文累計被引用篇數4913篇,被引用次數142448次。
物理所現有控股、參股公司10家,其中科技型企業共9家,技術轉移與成果輻射的省、市地區集中在北京和江蘇。2023年,物理所下設企業吸引多家社會資本投資,在鋰電池、鈉電池、碳化硅、釹鐵硼等多個領域引導國內產業發展。研究所作為技術支持方,獲得了社會機構的高度認可。天科合達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覆蓋碳化硅襯底全生產流程的六大核心技術體系;北京衛藍在湖州、深圳坪山、紹興等多地建廠投產,深入開展超長續航動力電池和超高安全儲能電池的研發和生產,并在2023年完成公司股份制改制,推動公司上市進程;天科合達深耕碳化硅襯底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建立了國內第一條碳化硅襯底中試生產線,是國內最早實現碳化硅襯底產業化的企業,成為國內碳化硅襯底領域的技術引領者和產業化先驅,目前已相繼實現2英寸至8英寸碳化硅襯底的成功研發以及2英寸至6英寸碳化硅襯底的規?;a。
物理所積極參與國際合作,2023年主持多項重點國際合作項目,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以色列、俄羅斯等國家保持著良好的科研合作關系。積極有序推進恢復線下國際交流,支持科研人員主動開展國際合作。組織首屆物理所-德國洪堡大學全球青年學者會議,培養全球國際合作青年力量。
物理所是中國物理學會的掛靠單位,承辦有中文期刊《物理》《物理學報》,英文期刊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Physics B。四刊各具特色,服務科研事業,助力學術交流。
物理所在深耕基礎研究、產出科研成果的同時,堅持在科學知識普及、科學活動舉辦、科學文化凝練、科學精神傳承方面,認真探索,推陳出新,獲得了積極的社會反響,承擔了賦予的社會責任,為面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作出自己的貢獻。